中文
Open Positions
首页
团队介绍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仪器设备
新闻动态
招生招聘
首页
> 研究成果
最新进展
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氮化硼气凝胶薄膜及其相变复合材料获重要进展
2020-11-02
气凝胶是一种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的超轻固体材料,具有超低热导率,能够作为一种超级隔热材料,在航天航空、建筑节能、电动汽车及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气凝胶均为宏观块体形态,不具备纤细、轻薄、柔长等特征。另一方面,气凝胶材料自身所具有的弱力学强度,使得其后加工(如切割、压缩)相对困难。因此,对于气凝胶低维宏观形态的设计依旧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制约了气凝胶材料在限域空间热量管理的功能发挥,如未来新兴的5G便携式/可穿戴电子系统的实际热控需求。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学同团队氧化硅气凝胶纤维获重要进展
2020-09-29
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以及低热导率等独特性能,在环境、能源、催化、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制备过程主要涉及溶胶凝胶、老化和干燥过程。受制于其缓慢凝胶过程,目前氧化硅气凝胶难以形成连续纤维,从而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学同研究员团队在气凝胶3D打印领域获重要进展
2020-07-24
超材料是一种新兴的人工材料,它具有工程结构诱导的非常规性能,如负磁导率、负介电常数、负导热系数等,在电磁学、声学、等离子体、力学、热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具有负泊松比结构的力学超材料,描述了给定材料在拉伸或压缩时的横向变形程度。因其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如抗剪切、抗压痕、断裂韧性、阻尼性能等,在航空航天、智能系统及生物医学设备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芳纶纳米纤维/碳纳米管杂化多功能气凝胶薄膜
2020-02-26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苏州纳米所)张学同研究员与海南大学陈永平教授合作,将高强度芳纶纳米纤维(ANF)与导电/热的碳纳米管(CNT)复合,制备出ANF/CNT杂化气凝胶薄膜,可同时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最后辅以疏水的氟碳(FC)树脂,制备出疏水的FC-ANF/CNT气凝胶薄膜。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石墨烯气凝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9-05-07
石墨烯气凝胶,经由石墨烯片层三维搭接、组装而来的石墨烯宏观体材料,具有三维连续多孔网络结构,表现出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优异导电性能及电化学行为,在能源存储、传感、吸附、复合材料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气凝胶纤维领域获重要进展
2019-05-07
因防寒服对保暖性、轻便性以及功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了对防寒服的基础材料-保暖纤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天然纤维与传统化学纤维的应用潜能在长时间的探索与应用中已经接近完全开发,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化学纤维进行结构上的创新以获得更加良好的保暖性能。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氮化硼气凝胶研究领域获重要进展
2019-04-01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学同研究员领导的气凝胶团队与德国科学家合作,将实验设计与理论计算相结合,通过溶剂组分调控氢键网络,寻找到一条简便、高效、绿色的合成路径,成功制备得到超柔性氮化硼纳米带气凝胶,并实现了气凝胶材料在很宽温度范围内(-196 °C~1000 °C)及不同载荷冲击形式(压缩、弯曲、扭曲、剪切等)下的柔性保持。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气凝胶相变隐身复合材料领域获重要进展
2019-03-13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学同研究员领导的气凝胶团队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孔隙率(98%)和高比表面积(365.99 m2/g)的柔性气凝胶薄膜,通过溶解杜邦TM的Kevlar获得纳米纤维溶胶,再经刮刀涂布、溶胶-凝胶及后续的冷冻干燥过程获得Kevlar 气凝胶薄膜。
德国Alexander Eychmüller教授访问苏州纳米所
2018-12-13
12月7日,德国TU Dresden大学的Alexander Eychmüller教授来纳米所访问交流,并受聘为纳米所客座研究员。会议期间作题为“Nanoparticles from Dresden and what they are good for”的学术报告。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斯坦得企业集团合作成立“先进电子材料联合实验室”
2018-11-28
11月26日下午,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与斯坦得企业集团合作成立的“先进电子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苏州纳米所举行。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学同研究员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
2018-11-16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张学同研究员10月26日正式入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FRSC)。
团队最新成果获MaterialsViewsChina亮点介绍
2018-11-02
中科院气凝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dvanced Materials (DOI: 10.1002/adma.201801754)被MaterialsViewsChina作为亮点推荐
【转载】苏州纳米所等在石墨烯气凝胶智能纤维领域取得进展
2018-06-21
智能纤维,通常指可感知环境变化或刺激(如光、电、温度、湿度、pH、机械等)并能够做出反应的纤维,是智能可穿戴织物中重要的基本组成单元。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在聚酰亚胺气凝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8-05-09
聚酰亚胺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杨氏模量超过100MPa)、热稳定性(达600℃)、耐老化、抗辐射和阻燃性能。然而,传统的聚酰亚胺气凝胶耐水性差,能够完全吸收表面的液态水,从而导致气凝胶微观结构的破坏,丧失优异的性能。
【喜讯】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学同研究员获得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计划支持
2018-03-29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简称纳米所)中科院“百人计划”张学同研究员于3月22日获得英国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牛顿高级学者基金 (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 ”资助。
中科院气凝胶团队在氧化硅气凝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18-03-12
氧化硅气凝胶作为气凝胶大家族中的典型代表,已经远超其他种类气凝胶,如碳气凝胶、石墨烯气凝胶、聚合物气凝胶等,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高技术领域及建筑、工业管道保温等民用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然而,氧化硅气凝胶依然面临制备周期长、生产成本高、力学强度弱、功能化欠缺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团队通过前驱体的设计、溶胶-凝胶化学过程的控制、以及凝胶化参数调控等方法进行优化和协调,已经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
中科院气凝胶团队在超分子气凝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18-03-05
超分子体系是指通过次级相互作用(非共价键)构筑而成的组装体,由于超分子作用通常为动态作用,具有可逆性,因此在智能识别、可控释放、有序组装、智能响应、形状记忆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气凝胶是一类由溶胶-凝胶化学转变和超临界干燥制备而来的纳米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密度低、孔隙率高、孔容大等结构特征和低热传导、低声传导、低介电常数、高透明度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隔热保温、催化、能源存储、油水分离、药物载体等领域。
团队首次获得单分散石墨烯气凝胶微球
2018-02-05
石墨烯气凝胶微球是具有石墨烯三维多孔结构的气凝胶微球,继承了石墨烯、气凝胶及多孔微球的独特结构,且表现出石墨烯的高电导率、气凝胶的高孔隙率及突破常规多孔微球性能的极限,在药物缓释、超吸附、能源存储、催化、功能复合粒子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团队在碳气凝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18-01-26
气凝胶曾被誉为改变世界的新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高技术领域及建筑、工业管道保温等民用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团队在高分子气凝胶领域获得重要进展
2018-01-17
气凝胶是一种轻质多孔的纳米材料,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高技术领域及建筑、工业管道保温等民用领域都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1